“大航海”时代的金牌启示录
2025-06-27 14:19:55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二三百年的工业化道路,被称为“压缩型工业化”的发展奇迹。谱写这一壮丽篇章的背后,静水流深的中国企业也从跟随者,实现了向挑战者的跨越,如今正是全球产业引领者诞生的时代。


曾几何时,中国定制家居产业在“市场换技术”中摸着石头过河。时移势易,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定制家居企业正在用一种更具中国内核的方式走向世界,开始在国外反向输出。


理解这股浪潮的变化,行业先行者金牌家居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10年前,“船长”潘孝贞带着金牌家居从福建出发,驶入了北美市场,并最终成为全球化定制家居领军企业。在大江大河的竞逐中,金牌家居讲述了一个中国品牌勇闯世界的精彩故事,也为中国制造整体出海提供了切实可借鉴的方法论。

时间拨回1998年,住房制度迎来改革,国家取消“福利分房”,全面实行市场化。在房地产公司上班的潘孝贞敏锐洞察到,随着住房个性化需求得到释放,商品房时代厨柜必定在中国市场上走俏。第二年,潘孝贞与高中同学温建怀毅然辞去铁饭碗下海,在厦门国联建材城租了个30多平方米的小店面,并注册为“金牌厨柜”的商标,立志做行业冠军。


26年来,潘孝贞带领企业不断扬帆远航,从厨柜品类国家标准制定者到整家定制金字招牌,从一个厦门品牌到全球化定制家居领先企业,航行的海域越来越宽广。在这场征途中,智能化与全球化探索是金牌家居始终不变的航向。




潘孝贞完整地经历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技术创新是工科出身的他始终关注的核心。企业创立初期,潘孝贞时常带领团队到厨柜的发源地欧美国家考察。海外的考察让他意识到:中国厨柜产品可以抄袭外国的样式,但品质和内在精髓却无法模仿,“爱拼敢赢”的潘孝贞带领金牌家居奋起直追。


金牌家居的追赶之路,从技术开始。过去26年,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金牌家居在技术创新上始终保持勇猛精进,且越来越“上头”。据资料显示,过去三年,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2亿元左右。



金牌西部物联网智造基地


制造业拥抱智能化与AI,金牌家居也是先行者。2009年,金牌家居便率先开启家居数字化探索,行业首创“工业化柔性定制系统”。其位于成都的金牌西部物联网智造基地是行业首个数字孪生工厂,在生产系统中,从自动下单、板材库、生产、成品发货,几乎每一道工序都实现了柔性智造生产,实现降本增效。


金牌家居数字化的精髓还体现在设计端。其自研的“飞流AI设计软件”,可通过AI算法实现一键生成设计效果,大大提升设计效率。


金牌家居自研“飞流AI设计软件”


比肩国际水准的创新研发实力和智能制造水平,为金牌家居构筑了一条足够深度的护城河,让其在航行遇到迷雾时不脆弱。借助智能化,金牌家居作为行业领军者的触角,像毛细血管一样扎根整个产业,进一步完善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升级转型。


而从技术创新的微笑曲线来看,金牌家居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周期,代表着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创新”之路——从早期跟随战略下的模仿创新到逐步掌握关键技术,再到引领潮向......智能化,是金牌家居刻在罗盘上的印记,也是这一企业得以不断向前的基石。


这种对“正确航向”的坚定,同样体现在金牌家居对全球化的探索中。


2015年,金牌家居首次参加美国KBIS展会,率先开启全球化布局。彼时,国内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国内同行纷纷忙于跑马圈地。但是,潘孝贞在扎根国内的同时,也将眼光放到世界,在海外步下先手棋。


金牌家居参加美国KBIS展会


如今回头重新看待10年前金牌家居的出海策略,无疑是一个高度前瞻的正确决定——近两年,各行各业在跑马圈地之余导致了国内市场竞争的同质化和内卷化,那些不具备长远布局的企业被迫出局,也有很多企业国内卷不动开始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而金牌家居已经在北美、澳洲、东南亚等市场站稳脚跟,并步入了收获期:潘孝贞2015年出席美国KBIS展会时,整个集团的营收还不到8亿元,而到2024年,仅前三季度的海外营收就已达到2.5亿。


大航海也是大洗礼。不经全球化的洗礼,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世界一流。


中国制造从跑龙套到成为世界舞台上的“新主角”,这一航行过程尤为不易。以金牌家居为例,作为率先出征的中国定制家居企业,它的前路无人探索,更是无石可摸。


复杂的营商环境、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法律法规以及文化的差异性……各种风险防不胜防。但过去的种种考验,也换来了金牌家居如今丰富的出海经验,以及不断繁荣的本地化合作生态。


面对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家熊熊燃烧的海外雄心,潘孝贞理性地提醒大家,一定要融入本土,要更加熟悉各国国情与文化,更有社会责任与企业公民意识,要以双赢心态,为当地创造价值,拉动当地产业发展的理念去全球化。


海惟智库在观察了多家出海领军企业后也发现,越能在海外本土化并承担好社会责任的企业,越能化解贸易乃至地缘冲突等全球化波动与风险,而越是只把产品卖出去的企业,便越难应对这些波动与风险。


金牌家居全球拥有4000家高品牌专卖店


中国企业出海,在过去几十年,大多是简单的代工或者卖产品模式,货卖出去了,但在当地没有任何根基。而在潘孝贞眼中,出海不是一锤子买卖,企业在海外落地生根要靠长期积累与反复磨合,本土化不是口号,而是要在产品、团队、供应链各个环节扎实推进。


2019年:泰国北榄工厂投产,标志着金牌家居从轻资产模式转向重资产出海模式。

2021年:设立马来西亚平台分公司。

2022年:设立泰国平台分公司。

2023年:投资建设泰国罗勇生产基地和马来西亚卫星工厂。

2024年:在美国达拉斯建设卫星工厂,采用国内整体工厂线复制平移的方式,将中国的智能制造模式带到海外。


以北美为始点,如今,金牌家居已经在全球布局了五大生产基地以及若干个卫星工厂、4000家高品牌专卖店,用坚持换来产业链的落地生根。

走出去,到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上去搏击。这是中国企业的梦想,也是生存发展中,面对的一道必答题。用潘孝贞的话讲:“不开拓全球市场,你就无法形成更有竞争力的规模。”


然而,全球化最终要靠产品来说话。而产品力,如果再往下拆解,则是极致的用户体验。


针对现代家庭的个性化生活需求,金牌家居首创1m²居家系列产品,如1㎡健身房、1㎡家政空间、美妆系列、酒水吧系列等,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的同时,满足用户的多元生活方式;为了让各家居空间更加符合人体使用需求,如用户在厨房洗菜、炒菜更轻松,金牌家居研发了“AI量体裁柜”,通过精准测量技术,为用户量身定制更科学、个性化的整家定制方案。


金牌家居首创“1m²健身房”


“专业主义、理性精神、品质第一、精工匠造、用户价值”,这是采访中潘孝贞反复强调的词汇,也是金牌家居26年的坚守与专注,它不仅帮助金牌家居解锁想象力,打破行业边界,还促使金牌家居在全球深入当地的市场,了解当地的文化、习惯和消费者需求。然后,针对这种需求,因地制宜、一国一策地去用产品创新和服务,打动当地消费者。


比如,在美国市场,美国人喜欢多层实木板、习惯用“英寸”作为计量单位,而欧洲厨柜品牌到了美国还是延用“公分”制测量和“刨花板”材料,这种“一根筋”的服务态度在潘孝贞看来,反而是中国定制品牌广阔的市场空间。


金牌家居反复研究美国用户需求,针对性创新推出RTA模式——可通过标准化的产品设计和模块化生产,实现高效、灵活的定制服务。这种灵活多变的服务思路,不仅有助于金牌迅速适应不同市场的变化,还让其在全球市场获得增长、赢得尊重,这种尊重,来自竞争对手、更来自全球的用户。


秉持专业、理性主义,扎扎实实做好服务、基于消费需求创新推出超过用户期待的好产品,是金牌家居高价值出海的领航之道。同时,金牌家居出海的成功探索,也让中国企业对全球化进程的思考更深一层:全球化不单单是技术与智造模式的向外输出,还要立足于各国国情,倾听当地用户需求,是产品与当地民众生活场景的一种高度融合。


后记:

把金牌家居打造成行业第一品牌,是潘孝贞将品牌名取为“金牌”时立下的愿景。如今扎根国内26年,扬帆出海10年,金牌家居已经走出福建,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在北美、澳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都有金牌家居的身影,产品也走进了全球千万家庭。可以说,潘孝贞最初的愿景已经实现。


但在航行者的眼中,只有更广阔的海洋。潘孝贞还带着金牌家居往海外创牌深水区航行,他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以全球思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全球进行品牌输出,因为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为国争光的使命。在访谈中,他分享说,出海也是我们的理想和情怀。


“能够把优秀的中国制造带到海外,赢得世界的尊重,我们觉得很开心很自豪。金牌要力争成为国际化领导者,成为世界的金牌。”








资讯推荐
尚驰集团杜海云:以科技赋能定制睡眠 打造“百年百亿”品牌
2025-06-27
“大航海”时代的金牌启示录
2025-06-27
重磅发布!《强国工厂》探访林氏家居,打造你想要的家
1970-01-01
箭牌家居以“质”与“智”之力,擎起家居强国梦
1970-01-01
央媒IP > 了不起的先行者> “大航海”时代的金牌启示录
“大航海”时代的金牌启示录
2025-06-27 14:19:55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二三百年的工业化道路,被称为“压缩型工业化”的发展奇迹。谱写这一壮丽篇章的背后,静水流深的中国企业也从跟随者,实现了向挑战者的跨越,如今正是全球产业引领者诞生的时代。


曾几何时,中国定制家居产业在“市场换技术”中摸着石头过河。时移势易,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定制家居企业正在用一种更具中国内核的方式走向世界,开始在国外反向输出。


理解这股浪潮的变化,行业先行者金牌家居无疑是一个绝佳的观察窗口。10年前,“船长”潘孝贞带着金牌家居从福建出发,驶入了北美市场,并最终成为全球化定制家居领军企业。在大江大河的竞逐中,金牌家居讲述了一个中国品牌勇闯世界的精彩故事,也为中国制造整体出海提供了切实可借鉴的方法论。

时间拨回1998年,住房制度迎来改革,国家取消“福利分房”,全面实行市场化。在房地产公司上班的潘孝贞敏锐洞察到,随着住房个性化需求得到释放,商品房时代厨柜必定在中国市场上走俏。第二年,潘孝贞与高中同学温建怀毅然辞去铁饭碗下海,在厦门国联建材城租了个30多平方米的小店面,并注册为“金牌厨柜”的商标,立志做行业冠军。


26年来,潘孝贞带领企业不断扬帆远航,从厨柜品类国家标准制定者到整家定制金字招牌,从一个厦门品牌到全球化定制家居领先企业,航行的海域越来越宽广。在这场征途中,智能化与全球化探索是金牌家居始终不变的航向。




潘孝贞完整地经历了中国制造业的崛起,技术创新是工科出身的他始终关注的核心。企业创立初期,潘孝贞时常带领团队到厨柜的发源地欧美国家考察。海外的考察让他意识到:中国厨柜产品可以抄袭外国的样式,但品质和内在精髓却无法模仿,“爱拼敢赢”的潘孝贞带领金牌家居奋起直追。


金牌家居的追赶之路,从技术开始。过去26年,不管外部环境如何变化,金牌家居在技术创新上始终保持勇猛精进,且越来越“上头”。据资料显示,过去三年,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都在2亿元左右。



金牌西部物联网智造基地


制造业拥抱智能化与AI,金牌家居也是先行者。2009年,金牌家居便率先开启家居数字化探索,行业首创“工业化柔性定制系统”。其位于成都的金牌西部物联网智造基地是行业首个数字孪生工厂,在生产系统中,从自动下单、板材库、生产、成品发货,几乎每一道工序都实现了柔性智造生产,实现降本增效。


金牌家居数字化的精髓还体现在设计端。其自研的“飞流AI设计软件”,可通过AI算法实现一键生成设计效果,大大提升设计效率。


金牌家居自研“飞流AI设计软件”


比肩国际水准的创新研发实力和智能制造水平,为金牌家居构筑了一条足够深度的护城河,让其在航行遇到迷雾时不脆弱。借助智能化,金牌家居作为行业领军者的触角,像毛细血管一样扎根整个产业,进一步完善行业生态,推动行业升级转型。


而从技术创新的微笑曲线来看,金牌家居走过了一个完整的周期,代表着一种典型的“中国式创新”之路——从早期跟随战略下的模仿创新到逐步掌握关键技术,再到引领潮向......智能化,是金牌家居刻在罗盘上的印记,也是这一企业得以不断向前的基石。


这种对“正确航向”的坚定,同样体现在金牌家居对全球化的探索中。


2015年,金牌家居首次参加美国KBIS展会,率先开启全球化布局。彼时,国内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的时期,国内同行纷纷忙于跑马圈地。但是,潘孝贞在扎根国内的同时,也将眼光放到世界,在海外步下先手棋。


金牌家居参加美国KBIS展会


如今回头重新看待10年前金牌家居的出海策略,无疑是一个高度前瞻的正确决定——近两年,各行各业在跑马圈地之余导致了国内市场竞争的同质化和内卷化,那些不具备长远布局的企业被迫出局,也有很多企业国内卷不动开始出海寻找第二增长曲线,而金牌家居已经在北美、澳洲、东南亚等市场站稳脚跟,并步入了收获期:潘孝贞2015年出席美国KBIS展会时,整个集团的营收还不到8亿元,而到2024年,仅前三季度的海外营收就已达到2.5亿。


大航海也是大洗礼。不经全球化的洗礼,不可能成为世界第一、世界一流。


中国制造从跑龙套到成为世界舞台上的“新主角”,这一航行过程尤为不易。以金牌家居为例,作为率先出征的中国定制家居企业,它的前路无人探索,更是无石可摸。


复杂的营商环境、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法律法规以及文化的差异性……各种风险防不胜防。但过去的种种考验,也换来了金牌家居如今丰富的出海经验,以及不断繁荣的本地化合作生态。


面对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家熊熊燃烧的海外雄心,潘孝贞理性地提醒大家,一定要融入本土,要更加熟悉各国国情与文化,更有社会责任与企业公民意识,要以双赢心态,为当地创造价值,拉动当地产业发展的理念去全球化。


海惟智库在观察了多家出海领军企业后也发现,越能在海外本土化并承担好社会责任的企业,越能化解贸易乃至地缘冲突等全球化波动与风险,而越是只把产品卖出去的企业,便越难应对这些波动与风险。


金牌家居全球拥有4000家高品牌专卖店


中国企业出海,在过去几十年,大多是简单的代工或者卖产品模式,货卖出去了,但在当地没有任何根基。而在潘孝贞眼中,出海不是一锤子买卖,企业在海外落地生根要靠长期积累与反复磨合,本土化不是口号,而是要在产品、团队、供应链各个环节扎实推进。


2019年:泰国北榄工厂投产,标志着金牌家居从轻资产模式转向重资产出海模式。

2021年:设立马来西亚平台分公司。

2022年:设立泰国平台分公司。

2023年:投资建设泰国罗勇生产基地和马来西亚卫星工厂。

2024年:在美国达拉斯建设卫星工厂,采用国内整体工厂线复制平移的方式,将中国的智能制造模式带到海外。


以北美为始点,如今,金牌家居已经在全球布局了五大生产基地以及若干个卫星工厂、4000家高品牌专卖店,用坚持换来产业链的落地生根。

走出去,到更广阔的全球市场上去搏击。这是中国企业的梦想,也是生存发展中,面对的一道必答题。用潘孝贞的话讲:“不开拓全球市场,你就无法形成更有竞争力的规模。”


然而,全球化最终要靠产品来说话。而产品力,如果再往下拆解,则是极致的用户体验。


针对现代家庭的个性化生活需求,金牌家居首创1m²居家系列产品,如1㎡健身房、1㎡家政空间、美妆系列、酒水吧系列等,实现空间利用的最大化的同时,满足用户的多元生活方式;为了让各家居空间更加符合人体使用需求,如用户在厨房洗菜、炒菜更轻松,金牌家居研发了“AI量体裁柜”,通过精准测量技术,为用户量身定制更科学、个性化的整家定制方案。


金牌家居首创“1m²健身房”


“专业主义、理性精神、品质第一、精工匠造、用户价值”,这是采访中潘孝贞反复强调的词汇,也是金牌家居26年的坚守与专注,它不仅帮助金牌家居解锁想象力,打破行业边界,还促使金牌家居在全球深入当地的市场,了解当地的文化、习惯和消费者需求。然后,针对这种需求,因地制宜、一国一策地去用产品创新和服务,打动当地消费者。


比如,在美国市场,美国人喜欢多层实木板、习惯用“英寸”作为计量单位,而欧洲厨柜品牌到了美国还是延用“公分”制测量和“刨花板”材料,这种“一根筋”的服务态度在潘孝贞看来,反而是中国定制品牌广阔的市场空间。


金牌家居反复研究美国用户需求,针对性创新推出RTA模式——可通过标准化的产品设计和模块化生产,实现高效、灵活的定制服务。这种灵活多变的服务思路,不仅有助于金牌迅速适应不同市场的变化,还让其在全球市场获得增长、赢得尊重,这种尊重,来自竞争对手、更来自全球的用户。


秉持专业、理性主义,扎扎实实做好服务、基于消费需求创新推出超过用户期待的好产品,是金牌家居高价值出海的领航之道。同时,金牌家居出海的成功探索,也让中国企业对全球化进程的思考更深一层:全球化不单单是技术与智造模式的向外输出,还要立足于各国国情,倾听当地用户需求,是产品与当地民众生活场景的一种高度融合。


后记:

把金牌家居打造成行业第一品牌,是潘孝贞将品牌名取为“金牌”时立下的愿景。如今扎根国内26年,扬帆出海10年,金牌家居已经走出福建,从中国走向了世界,在北美、澳洲、东南亚等多个国家都有金牌家居的身影,产品也走进了全球千万家庭。可以说,潘孝贞最初的愿景已经实现。


但在航行者的眼中,只有更广阔的海洋。潘孝贞还带着金牌家居往海外创牌深水区航行,他正在下一盘更大的棋,以全球思维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在全球进行品牌输出,因为在他看来,这不仅是一份事业,更是一份为国争光的使命。在访谈中,他分享说,出海也是我们的理想和情怀。


“能够把优秀的中国制造带到海外,赢得世界的尊重,我们觉得很开心很自豪。金牌要力争成为国际化领导者,成为世界的金牌。”